考試資訊
為實現“雙碳”目標,化石能源消費量將大幅下降,需要大力促進清潔能源發展。多位代表委員認為,實現綠色發展,需要以市場應用推廣為牽引,加快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同時提升裝備制造能力。支持硅能源產業發展,允許硅能源生產企業自建光伏、風能電站,配套完善相應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拓展核能用途,以核電作為基荷電源,支撐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電力輸出與消納,有序推進“核電+”項目落地。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發展硅能源產業實現零碳循環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重點關注光伏產業發展、儲能模式優化等領域?!霸趯崿F‘雙碳’目標進程中,化石能源消費量會大幅下降,光伏發電未來可能會是主要的一次能源?!眲h元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支持硅能源產業發展,實現綠色能源生產綠色能源的零碳循環。
“小能源”換“大能源”
劉漢元表示,近年來硅能源產業快速發展。2023年,國內高純晶硅總產量預計將達到150萬噸左右。按生產1千克高純晶硅用電60千瓦時計算,用電需求總量達900億千瓦時左右。而150萬噸高純晶硅可生產600GW光伏發電系統,年發電量達7800億千瓦時,是典型的“小能源”換“大能源”。
目前,晶硅光伏產業主要聚集區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用電需求無法保障、季節性限電限產問題。劉漢元建議,支持硅能源產業發展,其原料及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能耗不納入能耗總量考核。允許硅能源生產企業自建光伏、風能電站,配套完善相應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優惠減免過網費,實現自發自用,既滿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同時,鼓勵光伏、風電、水電等綠電優先保障供給硅能源生產企業,實現綠色能源生產綠色能源的零碳循環。
推動抽水蓄能產業快速發展
為更好地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劉漢元建議,推動抽水蓄能產業快速發展。
抽水蓄能具有技術成熟、經濟性優、便于大規模開發等優勢。劉漢元表示,我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為實現“雙碳”目標,根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我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需達到130GW,2030年達到250GW。
為推動我國抽水蓄能產業快速發展,劉漢元建議,進一步開展抽水蓄能站點勘測工作,儲備優勢資源。同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大規模開工建設抽水蓄能項目,尤其是距離負荷中心近、建設周期短的中小型離河抽水蓄能項目;同步甚至適度超前進行電網升級改造,構建以抽水蓄能為主,電化學和其他儲能方式為輔的儲能系統,助力我國能源轉型。
支持水面光伏項目建設
隨著光伏電站建設加速,光伏電站可用土地面積逐步減少。在此背景下,水面光伏電站建設呈快速發展態勢。劉漢元表示,水面光伏電站不占用土地資源,同時可以兼顧漁業養殖,實現土地資源高效復合利用。其中,漁光互補是水面光伏電站的主要模式之一。
劉漢元建議,有關部門協同規劃河道、湖泊、水庫的水面光伏可利用范圍,完善對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的管控。對政策發布前的已建或在建項目,如不存在對防洪、供水、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等問題,建議以改代拆。同時,建議相關主管部門出臺實施細則,各地統一執行,科學、規范審核水面光伏項目。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盧鐵忠:拓展核能用途推進“核電+”項目落地
“核電成為全球實現碳減排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比珖f委員,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中國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盧鐵忠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稱,建議適時啟動在一些清潔能源輸出省份的核能利用。中國核電將拓展核能用途,有序推進“核電+”項目落地。
優化能源結構
盧鐵忠表示,隨著“雙碳”戰略縱深推進,發展并應用高溫氣冷堆技術是實現綠色發展,服務產業結構升級和能源結構優化的必然選擇。比如,華龍一號機組裝機容量116萬千瓦,每年清潔發電近100億度,相當于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植樹造林7000萬棵。
盧鐵忠介紹,目前我國核電基地基本分布在沿海地區,靠近電力需求旺盛區域,在電力供給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且核電電價不受燃料價格波動影響。另外,核電具有單機容量大、占地規模小、發電穩定可靠、利用小時數高等特點,可以作為電力基荷能源?!拔覀冮_發了專門用于北方城市供暖的燕龍供熱堆,一座燕龍堆可以為20萬個家庭提供清潔低碳的供暖保障?!北R鐵忠說。
盧鐵忠建議,加快高溫氣冷堆石化耦合與制氫示范項目落地及產業化推廣應用;同時,適時在一些清潔能源輸出省份啟動核能利用,以核電作為基荷電源,支撐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電力輸出與消納。
探索模式創新
盧鐵忠說,我國核電事業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突破,核電技術水平、裝機規模、建造能力、運行業績都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國大陸現有在運在建核電機組76臺,裝機容量8100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二,核電累計發電量超過3萬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約25億噸。在世界核電運行者協會(WANO)公布的全球核電機組綜合指數排名中,中國名列前茅。
“中國核電希望在減碳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北R鐵忠表示,未來中國核電將善用核能優勢,協同各種能源企業,為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更好賦能。
盧鐵忠表示,將積極探索模式創新,協同客戶需求,拓展核能多用途利用。積極挖掘傳統核電基地商業大堆價值,有序推進“核電+”項目落地,提供核能供熱、制氫、海水淡化、同位素生產、園區綜合智慧能源服務等。堅持創新發展,密切關注能源電力新技術、多種能源耦合技術等前沿技術發展趨勢,重點圍繞機組安全性能提升、“華龍一號”運維等項目開展技術創新。適時開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研發和產業推廣。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核聚變領域首席專家段旭如:積極搶占核聚變能研發制高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核聚變領域首席專家段旭如表示,核聚變能是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建議加強頂層設計與統籌,協同攻關核聚變堆關鍵技術,積極搶占核聚變能研發制高點。
部分技術實現領跑
可控核聚變發電具有資源豐富、環境友好等優勢?!拔覈煽睾司圩冄芯繋缀跖c國際同步,擁有堅實的科技基礎與人才積累。特別是參加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以來,我國核聚變相關科研實力得到極大提升?!倍涡袢缃榻B,在政策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國核聚變技術研究已從跟跑邁向并跑,部分技術甚至實現領跑。
據了解,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是我國最早從事可控核聚變能源開發的專業研究機構,也是我國參與ITER計劃的主要技術支撐單位。2022年,由該院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創造了國內等離子體運行新紀錄。
多年來,我國在核聚變裝置實驗、核聚變堆主機關鍵技術及材料部件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安粌H為ITER貢獻了中國方案,也為我國掌握核聚變多項關鍵技術、未來自主設計建造核聚變堆提供了技術?!倍涡袢缯f。
目前,多個國家正在積極籌劃設計建造核聚變堆,希望在未來核聚變能的商業開發和應用中獲得主導權。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態勢,段旭如表示,目前我國核聚變研發主要集中在托卡馬克實驗研究裝置以及等離子體實驗與運行等相關領域,在核聚變堆工程技術領域存在不足。
協同攻克關鍵技術
為加快推進核聚變能開發,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推“雙碳”目標實現,段旭如提出了“充分發揮核科技工業體系的作用、推進我國核聚變能研發高質量發展”等建議。
段旭如表示,應充分發揮我國現有核科技工業體系的作用,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引導并調動核工程等相關優勢單位積極參與核聚變能開發,促進相關單位優勢互補,協同攻關核聚變堆關鍵技術,逐步完善我國核聚變能工業體系,推進核聚變能研發高質量發展。
段旭如稱,要加強政策、資金、平臺等穩定支持,持續強化核聚變技術研究,盡早全面實現技術領跑;同時,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依托我國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和豐富的核工程經驗優勢,強化核聚變工程研究,搶占核聚變能研發制高點。
全國政協委員、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 以市場應用為牽引發展氫能產業
全國政協委員、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氫能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亟需以市場應用推廣為牽引,加快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同時提升裝備制造能力。
促進清潔氫能就近供應
“以交通領域為主的終端應用,加速提升氫能產業規模。建設就近匹配終端應用場景的分布式清潔氫能供應項目,對于我國構建安全可靠、清潔多元的氫能供應保障體系,支撐氫能規?;瘧猛茝V與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币﹀\龍說。
姚錦龍建議,引導氫能與傳統能源產業耦合發展,鼓勵煤、焦、鋼、化工企業共同構建“焦爐煤氣制氫—氫氣運輸—加氫站網絡—核心裝備制造—氫能示范應用”產業鏈閉環,推動礦山、化工園區、城市配送、通勤等領域開展氫能示范應用。選擇適合燃料電池車輛推廣的重點領域,出臺實施車輛優先通行政策給予適當的激勵引導。鼓勵地方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通過項目補貼等方式加快氫能在工業、發電、儲能等領域的應用示范和推廣。
姚錦龍提出,出臺政策鼓勵先進制氫項目,促進清潔氫能就近供應。設立氫能綜合應用示范專項,打造國家級氫能技術和產業創新平臺,聚焦氫能領域材料、零部件、設備等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及工程化,進一步完善安全監管體系和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引導并推動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姚錦龍表示,要積極卡位提前布局,做好培育氫交易市場基礎工作,包括綠氫相關減碳方法、檢測認證能力、儲運交割網絡、定價機制等,完善服務氫能產業的碳交易機制,形成氫能碳資產有效供給。
發揮低成本制氫優勢
姚錦龍介紹,美錦能源的氫能產業鏈與煤焦產業鏈已實現協同發展,形成雙輪驅動,公司已實現由傳統能源供應商向綜合能源供應商轉型。
姚錦龍表示,美錦能源發揮低成本制氫優勢,推動車用氫氣價格下降,利用現有加油站、CNG/LNG站資源,擴展加氫設施,形成加氫站網絡。公司利用資本優勢,培育核心零部件及終端應用產品。同時,公司深度參與運營管理。
“美錦能源利用資源集聚優勢,布局燃料電池產業鏈。未來,公司將加速綠色低碳發展,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公司將抓住能源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機,不斷夯實現有業務,優化產業結構,持續完善氫能產業布局,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币﹀\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