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資訊
碳排放是我們熟知的崗位,想要進入該職位工作,建議大家先從考取碳排放管理員證書做起,今天小編分享“2023年碳排放管理員考試時間在幾月份(考試交多少錢)”,希望大家認真查看!
碳排放管理員考試時間:
碳排放管理師考試時間及科目
考試時間在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第三周周末進行考試,考試全程人臉識別,考試電腦需要配備攝像頭。
考試時間:具體考試時間視情況另行通知,上午(9:00-10:30),下午(14:00- 15:30)。
碳排放管理師要怎么考
考試是采取線上考試
碳排放管理師專業技術人員考試采取線上機考形式,其中碳排放管理師考試內容包含《碳排放理論》和《碳排放管理實務》兩部分。綜合為一-張試卷進行考試,由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和簡答題組成,滿分為150分,90分以上視為考試合格,最終成績換算為百分制。
一、早在2005年我國的“十一五”規劃綱要中就提出要節能減排,而我國首次明確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是在2020年9月份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我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向全世界表示我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并且承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0%~65%,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遠目標。
隨著碳中和和碳達峰任務目標的提出,煤炭又是碳排放的主要能源來源,因此華北地區成為我國傳統能源產能結構調整的頭號陣地。華北地區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十四發展的主要目標和規劃和2021年重點任務是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加快傳統能源能源結構的的改革,推進煤炭安全高效開采和清潔高效利用。
華東地區包括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華東地區自然環境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商品生產發達,工業門類齊全,是中國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經濟區。輕工、機械、電子工業在全國占主導地位。鐵路、水運、公路、航運四通八達,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但經濟發達的背后意味著高占比的能源消耗,根據2020年國家能源統計年鑒所披露的相關信息,我國2019年華東地區總能源消費占比達29.69%,是我國七大地區中能源消費量最多的地區。
二、中國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我已經宣布,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這個目標,中國需要付出極其艱巨的努力。我們認為,只要是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情,中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做,并且做好。中國正在制定行動方案并已開始采取具體措施,確保實現既定目標。
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
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已宣布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舉措,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們將說到做到。中方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
三、主要目標:作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的“1”,意見為碳達峰碳中和這項重大工作進行系統謀劃、總體部署。根據意見,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80億立方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大幅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并實現穩中有降。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境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多維、立體、系統的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
“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控制,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笆逦濉逼陂g,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煤炭消費逐步減少,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關鍵突破,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四、生態環境質量更為優良。城鄉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向好、更加綠色宜人,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成為全社會的新風尚。重點任務:制定全市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著力推動電力、鋼鐵、化工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碳,確保在 2025 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繼續推進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研究推進吳涇煤電等容量異地替代,推動寶鋼和上海石化自備電廠實施清潔化改造,繼續實施重點企業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制度,到2025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 4300 萬噸左右,煤炭消費總量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 30%左右,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 17%左右。分行業、分領域實施光伏專項工程,穩步推進海上風電開發,到 2025 年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提高到 8%左右。推行能效對標達標行動,推動主要耗能產品和主要行業能效水平達到國際和國內先進水平。不斷提升建筑能效等級,推廣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出臺碳普惠總體實施方案,鼓勵公眾節能降碳,積極創建低碳發展實踐區和低碳社區。研究推進低碳產品認證和碳標識制度工作。推進全國碳排放交易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本地碳交易市場,爭取開展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進一步提高森林碳匯能力,探索碳捕捉等技術應用。
五、加強城鄉低碳化建設和管理。在城鄉規劃中落實低碳理念和要求,優化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探索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模式,開展城市碳排放精細化管理,鼓勵編制城市低碳發展規劃。提高基礎設施和建筑質量,防止大拆大建。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強化新建建筑節能,推廣綠色建筑,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達到50%。強化賓館、辦公樓、商場等商業和公共建筑低碳化運營管理。在農村地區推動建筑節能,引導生活用能方式向清潔低碳轉變,建設綠色低碳村鎮。因地制宜推廣余熱利用、高效熱泵、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綠色建材、綠色照明、屋頂墻體綠化等低碳技術。推廣綠色施工和住宅產業化建設模式。積極開展綠色生態城區和零碳排放建筑試點示范。
建設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發展鐵路、水運等低碳運輸方式,推動航空、航海、公路運輸低碳發展,發展低碳物流,到2020年,營運貨車、營運客車、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分別下降8%、2.6%、7%,城市客運單位客運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2.5%。完善公交優先的城市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智能交通和慢行交通,鼓勵綠色出行。鼓勵使用節能、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運輸工具,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嚴格實施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提高重型商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研究新車碳排放標準。深入實施低碳交通示范工程。
以上全部內容就是小編分享的“2023年碳排放管理員考試時間在哪一天(考試交多少錢)”,看完后,相信大家已經有了清晰的了解,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本網站!